趣味知识:查看澳门开奖资料的网站-划伤、割伤后,伤口再小,也别忘做这件事
原创 腾讯医典 腾讯医典
不小心被一个铁钉扎破脚 ,会怎样?
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就是个铁钉吗?还能怎样?
但事实可能远比你想的严重得多 。
说一件之前发生的真事。2022年6月,青岛一男子被铁钉扎了脚,当时没当回事 ,但随后脚疼得厉害。
该男子到了医院,先后度过了缺氧性脑病关 、感染关、器官功能衰竭关,期间经历大小抢救数次,好不容易才救回一条命 。

(来源:齐鲁晚报网)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就是铁钉扎伤引发的破伤风感染。

破伤风,很多人常听,却并没有把它当回事。
殊不知 ,它的病死率高,在全球范围仍高达30%~50%[1]。所以才经常和丧命、ICU抢救 、截肢……这些词挂钩 。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而破伤风梭菌 ,你可能天天都会遇见:

比如,在生了锈的铁器中、泥土中,破伤风梭菌最为常见。
因其芽孢抵抗力强 ,可在土壤中活十年,尤其是施肥的土壤、腐臭淤泥中。它也会藏在人体肠道中,可以随粪便排出体外 ,所以哪怕到了火星,也甩不掉它 。
当然,破伤风梭菌不会随随便便就引发感染,它们感染人类 ,有三个条件:
1.有组织开放性损伤,创口较深
2.伤口受到外界破伤风梭菌侵入
3.创口内有失活组织或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就拿开头提到的青岛男子来说,他的脚被铁钉扎伤(满足条件一) ,并且铁钉带有破伤风梭菌(满足条件二),钉子比较长,伤口较深 ,自然氧气少,而且伤口封闭了也会形成缺氧环境(满足条件三)。
在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情况下,破伤风梭菌的芽孢会马上发育为增殖体 ,在破裂时就开始产“毒”了——释放“痉挛毒素 ”,进入脊髓、脑干等,抑制性传递介质释放减少 ,运动神经元不被抑制而兴奋性增强,人就出现了中毒的症状。

(来源:电影《杀人回忆》)

破伤风梭菌感染的人,有两个明显症状:
1.肌肉强直性收缩和间歇性剧烈痉挛
不同部位的肌肉表现不一样:在颈部,就是颈强直;在面部 ,就是苦笑面容,嘴巴不能大张;在腹肌,就是板状腹;在背肌 ,就是角弓反张 。
一句话:肌肉都不是自己的肌肉了!

2.自主神经失调
表现为不稳定的高血压 、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周围血管收缩 、大汗和发热等。
有人形容,如果顺产生小孩的疼痛是10分,那么破伤风痉挛的疼痛就是10+N分的痛 ,扎不扎心!

其实,从概率来说,只要有破口 ,就有感染破伤风的可能性!当然,这个可能性的概率高低是不一样的。
比如大家熟知的场景:被一颗生锈的大铁钉扎出血,头被玻璃撞了个大坑 ,被动物咬伤(猫、狗等动物也是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的携带者),这些都属于破伤风高风险暴露因素[2] 。
尤其是伤口较深、受到了尘土或异物污染时。

但是,还有些低风险的情况也有感染可能性,比如剔牙剔出血 、掏耳朵掏出血了、被马蜂蜇了。
只是不同伤口类型的感染概率不一样 。怎样做呢?


对于上面说的伤口 ,该打破伤风疫苗还是破伤风针呢?我们先来了解下它们分别是什么。
破伤风疫苗
是破伤风类毒素,是一种抗原,属于主动预防。
说白了 ,它其实就是“病毒本毒”,经过人工减毒,减少了毒素和活性后 ,打进你身体让免疫系统受到刺激,自身产生抗体。等真正的病毒来袭时,就有抗体保护了!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实施计划免疫 ,目前儿童计划免疫选用破伤风多联疫苗,共5针,前4针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 ,分别在出生后 3个月、4个月 、5个月及18个月肌内注射,第5针为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在6岁时应用 。
成人如果在之前没有免疫的话,一般是使用多联疫苗在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前两针间隔4~8周,在半年或一年后进行第三次强化注射[3]。

破伤风针
就是“抗体本体”,可以直接注射获得抗体 ,称为被动免疫。
它有两个来源:
一种是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又称为“人破 ”(TIG) 。
来源于人,比如有些带有破伤风抗体的人献血后 ,提取出来的抗体,注射后保护期为2~3周,“人破”工艺复杂 ,数量比较少。
一种是破伤风抗毒素,又称马破(TAT)。
来源于马,简单来说就是给马注射了疫苗后 ,马身上产生的抗体,然后提取出抗体 。
“马破”在人体内停留时间短,保护时间只有2~4天,由于是动物血清制品 ,有些人会过敏,所以注射前要做皮试。

不小心被铁钉扎了,我该打破伤风疫苗还是破伤风针呢?要分两种情况。
1.曾经打过破伤风疫苗的
一般以5年为界限 。
5年内 ,如果你打过3针破伤风疫苗,完成了全程免疫,那么体内抗体很高 ,这个时候有伤口也不需要再打疫苗或者打破伤风针。
超出5年的,遇到低风险伤口(破皮、伤口浅),体内现有抗体完全可以覆盖掉。
如果是高风险伤口(伤口深、离中枢近) ,补一针破伤风疫苗就行,很快体内抗体含量会提上去 。
如果超出10年,不管遇到什么伤口 ,补一针破伤风疫苗,也不需要打破伤风针。

2.此前没有打过破伤风疫苗或记录不详的
以前没有打过破伤风疫苗,体内没有抗体,也没有免疫记忆。
如果遇到伤口风险低的 ,打一针破伤风针疫苗,之后再补充剩下的免疫针,完成三针的全程免疫。
伤口污染厉害的 ,就要注射破伤风针,当然,这只是临时的一个保护 ,之后还需要补充破伤风疫苗 。
不过要注意:受伤后,破伤风针越早注射越好,一般不超过24小时。
但即使超过24小时后 ,破伤风针仍有注射的价值,因为虽然破伤风24小时内即可发病,但潜伏期可以有一周甚至更久。
我们每一个伤口都值得引起注意 ,爱护自己,从这一刻开始吧~
审核专家:蒋卫民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CDC) .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vaccine - preventable diseases[M]. 10th ed.Washington,DC: Public Health Foundation,2008: 273 - 282.
[2]杨贵博,王传林. 破伤风预防现状及常见误区[J]. 创伤外科杂志,2014,16(01):94-96.
[3]张炜. 成人破伤风急诊预防及诊疗专家共识[J]. 临床急诊杂志,2018,19(12):801-811.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相关阅读
原标题:《划伤 、割伤后 ,伤口再小,也别忘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