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春节过后,债券市场受资金面影响 ,俨然走出一波“股灾 ”的感觉。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受累于债市波动,昔日业绩以稳健著称的长债类资管计划部分年内回报已告负 。
Wind显示 ,截至2月19日,江海致远2号12个月持有期 、中航嘉航1号两只产品年内亏损幅度均超6%,中泰赤月9号亏损亦在4%以上。此外 ,多只中长期纯债型资管计划今年以来亏损已徘徊在1%附近。

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
结合近期机构观点看,本轮债市调整主因在于节后资金面的收紧 。
一券商投顾人员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1月中下旬以来 ,央行收紧流动性推高了资金利率水平,不少非银机构资金利率已经高于债券收益率,加剧了固收资产负carry现象(融资成本高于债券收益率),使得机构更依赖资本利得弥补损失。而资金面持续紧平衡下 ,债券市场出现调整,机构出现被迫降杠杆行为,这也导致债券价格的下行 ,进而传导至资管产品净值上;此外,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下,不少资金也正从债市撤出。
华北一券商自营人员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 ,由于固收类产品波动幅度往往与底层债券久期正相关,债券久期越长,债券价格波动越大 ,对应到长久期的固收类资管产品净值波动也就越大 。
“不过,回撤超5%在业内其实较为罕见,或与底层配置的高收益债或可转债有关。”上述受访人士透露。
以中泰赤月9号为例 ,Wind显示的投资目标及投资范围便明确提到,该产品以高收益债券以及可交债、可转债为主要投资标的,以承担高风险为代价追求高收益为投资目标 。而截至目前,中泰赤月9号成立以来总回报已跌超50%。
与此同时 ,部分纯债类资管产品收益抱恙之际,“固收+”却迎来业绩反弹,不少录得超5%的正回报。
春节过后 ,在DeepSeek 、人形机器人等科技概念股带动下,A股震荡走高,权益市场层面迎来新一轮结构性行情 ,由此也推涨了“固收+ ”类产品权益端的表现。
Wind显示,截至2月19日,第一创业可转债灵活配置1号开年以来已录得15.22%回报 ,业绩居券商固收资管产品之首;财达睿达固收增强1号、银河稳盈20号、银河融汇26号年内回报也已超5% 。

数据来源:Wind 、界面新闻
通常,“固收+”并没有明确定义,泛指以债券仓位为主、以权益仓位为辅的产品。从投资类型上看 ,债券型资管产品中的混合一级债基、混合二级债基以及权益产品中的偏债混合产品都可划入“固收+”范畴。
其中,混合债型产品因可以债券资产打底的前提下,配置一定比例的权益资产,业绩表现上也呈现出“上有弹性 ,下有保底 ”的特性 。
有券商资管产品部门工作人员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混合一级债基的股票可以通过新股申购(打新)或可转债转股间接持有股票;在此基础上,混合二级债基若看好某类权益资产 ,还可以直接二级市场买入,并长期持有。
从部分业绩靠前的产品名称中不难看出,转债资产配置在固收资管产品中占据重要地位。截至2月19日收盘 ,中证转债指数今年以来已实现3.73%区间收益,跑赢沪深300指数(0.13%)和上证指数(-0.01%) 。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今年 ,转债个券大规模到期带来的上市公司下修转股价和提前强赎意愿增强,转债市场赚钱效应凸显。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多数机构采取的“类报价式”的方法来吸引客户。谁的报价收益率高 ,谁就能最大程度上吸引客户,所以券商资管对于高收益债券资产配置实际有更强的动力 。
但另一方面,当前,我国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均已下行至较低水平 ,利率债收益率受到显著影响。此外,信用利差当前也已收窄至低位,伴随近年来化债进程的持续推进 ,城投债的超额收益也正不断被抹平,靠此获得较高收益的投资难度逐渐加大。近两年来城投非标资产风险事件数量明显增多,固收产品非标资产余额呈下降趋势 。
这也意味着 ,目前可供增厚收益的传统高息资产供给正逐渐减少,券商资管面临较为严重的“资产荒”现象,开发“固收+ ”产品已经成为业内主流的应对措施。
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向界面新闻记者提到 ,相比于公募“固收+”,私募“固收+”在投资范围和资产配置比例上的限制相对较少,比如在权益类资产的投资上 ,私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更灵活地调整股票 、可转债等资产的配置比例。
“公募要求更分散,信用控制更严格。因此遇上大行情时,也较易因繁琐的个券入库手续而错过一波大涨 。”一位券商资管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贺金龙补充到,由于私募资管的投资门槛更高 ,券商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更好适配客户风险和收益需求;同时,投资经理也可以捕捉对冲套利、商品策略等更多的套利策略和投资机会 ,以及灵活运用杠杆等方式增厚确定性的价差收益等。
“现实情况是,纯债投资策略较为简单,由于我国债券市场自2021年以来长期走牛 ,多数固收资管产品的投资经理仅仅依赖债券买入持有加杠杆便能取得不错的收益,且过去城投信托工具也较为完善,不少固收经理并不具备多资产配置能力 。 ”宝晓辉认为。
以当下固收经理必配的可转债资产为例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相关券商资管的“固收+”产品虽全部录得正收益 ,但头尾部产品的年内回报差距超过100bp,固收经理对于可转债的定价能力依然稀缺。
有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由于公司比较重视转债市场,为此也成立了专门团队负责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 。
但该人士同时感叹 ,在去年9月市场大涨以来,当前的转债市场想要运用原来的转债双低策略(低转债价格、低转股溢价率)、高收益债策略已经变得越发艰难。
“目前,公司比较重视红利策略 ,同时加强个券选择,特别是在科技等弹性转债上做交易,但这也更为考验投资经理的转债定价和板块轮动能力。”上述受访人士认为 。
除可转债的研究外 ,贺金龙也向记者提到,国内固收投资经理还需提升的是宏观和政策的前瞻分析能力,和信用风险的挖掘和价值发现能力。此外 ,权益类资产和衍生品的投资能力也尤为重要。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2025年以来券商固收资管产品发行纪录便发现,当前,业内已有券商资管产品开始向多资产 、多策略以及衍生品布局 。
仅从名称来看 ,东证融汇凤凰汇享18M1号或为“固收+ ”凤凰结构的雪球产品;中邮鼎睿鸿福指数挂钩16号则是“固收+”指数衍生品的组合;东兴京兴聚享1号QDII、东方红安悦美元QDII、中信证券资管信享跨境固收1号FOF很明显在向海外市场要收益。
不过,对比过往发行的同系列产品业绩表现来看,不少产品的年内回报也有低于同投资类型的公募产品的问题。
以国际QDII债券型产品为例,2025年以来有业绩展示的券商私募资管QDII债券型产品年内回报均值仅为0.36% ,而同期公募类型产品的年内回报均值则为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