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 奶奶每天玩手机到凌晨近视 2300 度 " 喜提热搜 。
微博截图
山东一对 70 多岁的爷爷奶奶,两个人每天睁开眼就是玩手机,一直玩到深夜,劝都劝不住。奶奶的视力更是夸张 ,左眼近视 2300 度,机器都打不处出验光结果。
很多网友都好奇:2300 度的近视是真实存在的吗?
临床上近视三四千度也不罕见
超高度近视一般伴随其他疾病
" 当然存在,临床上还有比这个更高度数的近视。"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视光中心主任倪海龙主任医师说 。
然而 ,热搜中 70 多岁的老人在短时间内达到如此超高度近视,他持否定意见," 可能老人本身患有高度近视 ,或者核性白内障等眼睛器质性问题,才会出现近视度数叠加的验光结果。" 比如白内障的眼睛,里面晶体的密度加厚 ,就会导致屈光折射率增加。一般青少年近视眼轴会变化,白内障老人眼轴是不会变化的,只是通过仪器检查显示近视度数加深 。
青少年超负荷使用电子产品容易让眼睛调节产生痉挛 ,表现为假性近视的状态,老年人眼睛的调节能力已经基本丧失,不太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同时,机器打不出验光结果 ,可能是受其他眼病 " 干扰 ",验光仪器默认的眼睛 " 镜头 " 是透明的,如果存在其他眼病问题 ,比如角膜瘢痕、白内障 、眼内出血等病变,会使得屈光介质不清晰,影响验光结果。
倪海龙建议 ,老人可以做进一步的检查,评估眼底眼轴及晶状体(有无核心白内障)情况 。
事实上,2300 度的近视还没有到达极限 ,有网友甚至晒出了自己 12000 度的近视!对,没看错,12000 度。
浙江省眼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高度近视专科主任傅映晖表示:" 从理论上来说 ,近视 12000 度是存在的,一般来说这种视力会伴随着其他疾病。" 她说,在门诊中近视三四千度的也并不罕见 。
一般来说,近视超过 600 度就算高度近视了 ,近视超过 1000 度属于超高度近视。3000 多度的近视是无法常规通过电脑自动验光仪验出来的,需要医生根据眼轴换算加上经验来验光。
比如说,正常人的眼轴长度在 22-24mm 之间 ,而超高度近视的人眼轴长度超过了 26mm,甚至达到 36mm 。" 眼轴越长,视网膜发生病变的概率越高 ,甚至会出现裂孔、脱落等情况。"
近视与遗传和环境有关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度数增加的直接行为
傅映晖说,高度近视和超高度近视,和遗传、环境有关。
这个时代 ,近视不再是新闻。
近视的人群,已经不分职业、不分年龄段了 。" 以前说老师 、会计近视的比较多。现在所有行业都多,连我们医生都有很多近视的。" 傅映晖说 ,当他们进入学校进行检查时,有的小学六年级近视的人数超过了 50%,而一些中学的近视率则更高 。
在门诊中,傅映晖碰到过三岁娃娃近视达到 1000 多度的 ,这种是遗传基因决定的;也有七八岁的小学生近视已经有七八百度了,这就是 " 用手机和 IPAD 陪伴孩子 " 的后果。
孩子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大自然。" 有研究证明 ,自然光线的变化是对眼睛有好处的 。所以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尽量跑去室外,即使是课间 10 分钟 ,也可以去外面晒晒太阳,在自然光亮下放松眼睛。"
每每碰到小朋友就医,傅映晖就会很郁闷。" 现在近视率这么高 ,和智能手机脱不了关系 。" 她说,十年前,智能手机没那么普遍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没有那么多人近视,甚至是高度近视。这些年,近视的人越来越多。
当代的人 ,手机不离手 。地铁里、会场上,甚至走着路、骑着车,都有人一定要盯着手机屏幕。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是导致近视度数增加的直接行为。傅映晖说,大部分人成年了,近视度数就会稳定下来 ,一般来说不会增加。但是如今在临床中也有成年人近视度数增加的情况,而且越来越多 。
她就碰到过。30 多岁的男子眼睛一直很好,从来不近视。辞职待业期间 ,成天窝在家里刷手机,后来因为视力模糊来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已经有 100 度的近视了 。
所以说 ,对于视力的变化,千万别掉以轻心。
" 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别以为佩戴合适的眼镜就万事大吉。越是高度近视的人,就越容易发生眼部病变 。" 傅映晖介绍 ,比如白内障,一般人高发在七八十岁,高度近视的人可能不到 60 岁就会患上白内障。
除了正确用眼之外 ,傅映晖建议,就像定期体检一样,有高度近视的人也需要定期给眼睛体检 ,尤其是眼底(视网膜)的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视网膜变性 、裂孔等等),以避免发生更严重的病变。这种定期检查建议每年要进行一次 。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