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相关议题备受社会关注,代表所提出的有关意见建议相继转化为具体政策措施。
2月20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代表工作委员会公布一批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典型案例 。澎湃新闻注意到,此次发布的10个案例涵盖了推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 、交通物流降本增效、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加强特定群体权益保障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推动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加强美丽中国建设 、推进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加强职业教育等方面。
“人大代表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是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反映人民群众意见的重要形式。认真研究办理代表提出的建议 ,是各国家机关的法定职责 。”据代表工委介绍,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依法履职尽责 ,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 、批评和意见9235件。其中,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相关议题备受社会关注。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介绍,2024年 ,该委共承办全国人大代表建议805件,其中主办405件,主要关注焦点依次为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保障重点人群健康需求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等内容 。
“我委承办的建议已经全部按时办结 ,代表均表示满意。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人士表示,全年累计与代表沟通1000余人次,采纳代表意见建议300余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45项 ,“代表关于将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设立全国统一心理健康援助热线、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 、将化橘红纳入食药物质目录管理、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等意见建议相继转化为具体政策措施”。
比如,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党委委员 、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玉成提出《关于加强生育支持政策的建议》 。作为基层全国人大代表 ,汪玉成通过走访调研省市县及乡镇计生办和查阅相关网站,了解到我国出生人口从2016年的1883万降至2023年的902万,“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相衔接 ,释放生育意愿,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是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综合性社会政策提升生育水平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变得愈发迫切”。
针对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汪玉成提出建议:一是完善社会保障 。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津贴制度。加大对生育二孩以上女职工社会保险补贴力度。二是完善住房支持。通过适当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优先配租公租房等方式,加大对多孩家庭的支持力度 。三是完善托育服务。将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托幼一体化 ”工作。目前,安吉县以入选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县为契机,打造“托幼一体”机构15家,公办托位数达到500个 。四是降低企业成本。对吸纳妇女就业企业予以税收优惠 、资金奖励等支持 ,推动生育友好型单位。五是提升健康服务 。进一步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参与指导特殊儿童早期康复,以安吉县为例 ,该县通过组织专家定期赴特殊儿童学校指导康复、每年定期开展出生缺陷早筛早治、支持妇幼保健机构创建特殊儿童康复定点机构等方式,让群众享受更加优质普惠 、低价的服务,全面加强儿童保健指导 ,提高儿童就医报销比例,有效减轻儿童就医负担。六是建立完善生育全周期支持政策,注重早孕关爱 ,保护女性生育力,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储备有效能量。
在建议件提交与审议期间,汪玉成多次与相关专业领域专家教授和负责人讨教建议件相关表述 ,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正式建议,且抓住分组讨论、专题询问等渠道发声,与其他代表共同研究 。总结地方经验(如浙江“浙有善育”行动),形成政策建议供国家参考。积极争取跨部门协同 ,联合妇联、工会等组织举办政策研讨会,邀请卫健 、教育、人社等部门共商解决方案。
据介绍,2024年5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相关代表赴浙江、贵州开展“人口高质量发展 ”重点建议集中办理调研,相关承办司局同志会同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有关同志上门拜访汪玉成代表,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及浙江省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最新工作进展 ,面对面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并就下一步工作考虑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
同年10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 ,从4个方面提出一揽子生育支持措施。相关政策文件出台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系汪玉成代表,详细说明在政策制定中吸收采纳其建议的情况。
“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逐步建立 ,普惠托育服务初见成效,生育友好社会氛围得到改善,全社会关注生育、支持生育的氛围正在形成。”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工作调度 ,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完善生育休假制度,推动各类生育假期落实到位。研究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做好儿童医疗服务保障相关工作 。提高基本生育和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 、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 。做好前瞻性研究 ,强化政策储备。积极研究制定更多更有力度的综合性支持措施,分阶段持续推进。加强人口和生育政策宣传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倡导积极婚育观念 ,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