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新澳六叔最新资料292期开奖结果查询下载-同观·德国|左右杂糅的瓦盟或将为德国和欧洲带来一场政治实验
【编者按】
本文是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及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与澎湃新闻国际部合作推出的“同观·德国 ”专栏的第63篇。2月23日 ,德国将举行联邦议院选举,“同观·德国”刊出系列文章,分析选前各党选情 ,预判选后组阁前景 。本文所讨论的“萨拉·瓦根克内希特联盟-理性与正义”党在一年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本次大选的“新参者 ”,也许比它能否在首次参加联邦层面选举中就进入议会更重要的是,它能否为欧洲左翼运动找到一条超越传统左右分野的新路径。

瓦盟竞选海报
2024年1月 ,德国政坛迎来一位“叛逆者”的独立宣言——萨拉·瓦根克内希特(Sahra Wagenknecht)宣布成立以其名字命名的政党“萨拉·瓦根克内希特联盟-理性与正义”(BSW,以下简称“瓦盟”)。这位左翼党前核心人物的出走,源于与党内主流在移民政策 、经济主权和欧盟立场上的深刻裂痕 。作为左翼党联邦议院党团主席(2015-2019) ,瓦根克内希特曾是该党最具影响力的声音之一,但其主张的“控制移民 ”“强化国家经济干预”等政策逐渐与党内进步派产生冲突。最终,她选择以瓦盟为平台 ,重新定义德国左翼政治的边界。
瓦盟的诞生不仅是个人政治野心的产物,更是对德国政治生态结构性矛盾的回应。瓦根克内希特的东德背景、经济学博士学位以及独立思想者的形象,使其成为连接传统工人阶级与对现状不满的中产阶级的桥梁 。然而 ,政党名称与领袖的高度绑定,也引发外界对其“个人崇拜”倾向的质疑。瓦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瓦根克内希特的个人魅力,这种依赖可能成为其长期稳定的隐患。

萨拉·瓦根克内希特 视觉中国 资料图
选举表现与地方执政实践:从初创到主流
从其当前的政治表现来看 ,瓦盟无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选举成绩 。在2024年6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中,该党以6.17%的得票率首次进入欧洲政治舞台。更关键的是同年9月的三场州议会选举:
萨克森州:得票率11.8%(第三大党),获26个议席;
图林根州:15.8%(第三大党),获23个议席;
勃兰登堡州:13.5%(第三大党) ,获17个议席。
总计66个州议席的突破,标志着瓦盟从边缘政党跃升为地方政治的重要参与者 。在图林根州,瓦盟与基民盟(CDU)、社民党(SPD)组建了德国首个“黑莓联盟 ”(紫-黑-红);在勃兰登堡州 ,则与社民党组成执政联盟。这些合作打破了德国传统主流政党对新兴势力的排斥。
政策框架:“经济左翼-文化右翼”的融合
瓦盟的政策纲领呈现出明显的“杂交性” 。在经济领域,它延续了左翼党的传统主张:呼吁国有化关键产业 、改革“债务刹车 ”机制以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征收高额财富税,并承诺提高养老金与最低工资。然而 ,在社会与文化议题上,瓦盟却展现出与左翼党截然不同的保守倾向:主张严格限制移民、反对“激进的性别政策”。在对外政策上,瓦盟明确反对向乌克兰运送武器 ,认为这将会把德国拖入战争,应当依靠政治手段结束战争 。瓦盟对欧盟及北约持批判态度,强调国家主权 ,主张减少对欧盟和美国的依赖。它是“唯一反对在德国部署美国中程导弹的政党”。 此外,瓦盟还公开呼吁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以平抑能源价格、促进德国经济复苏。
“经济左翼-文化右翼 ”的混合立场,使瓦盟在德国政治光谱中难以归类 。其支持者既包括东德地区因去工业化而失业的蓝领工人 ,也包括对传统政党官僚化作风反感的城市中产。这种政策混搭帮助瓦盟扩大了选民基础,但意识形态的模糊性也可能削弱其政治可信度。而瓦盟的对外政策成为其与主流政党合作的最大障碍 。例如,在2024年11月萨克森州的联合执政谈判中 ,瓦盟坚持将自己的和平主张写入联合执政协议的序言,导致谈判破裂。
组织策略与发展困境:小党的两难抉择
瓦盟的前身是瓦根克内希特在2023年10月发起的倡导其政治理念的组织 “萨拉·瓦根克内希特项目”。现在,已经正式成为政党的瓦盟仍然以“政治项目”自居 ,强调灵活性与务实性 。其官网明确写道:“我们希望以缓慢 、可控的方式发展,以免危及这个项目。 ”
这种“宁缺毋滥”的策略在初期成功塑造了“反建制革新者”形象,但在2025年联邦议会提前选举的压力下 ,瓦盟被迫调整节奏。为应对选举,该党加速地方组织建设(如2024年12月成立汉堡地方协会),并仓促地在2025年1月12日于波恩举行的全国党代会上通过了联邦竞选纲领 。
由此可以看出 ,瓦盟“灵活”“不断发展变化 ”的“项目”定位带来结构性弱点。一方面,其成员规模严格受限,地方组织网络薄弱,难以支撑全国性竞选;另一方面 ,政策制定过程缺乏透明度,被批评为“瓦根克内希特一人决策”。瓦盟试图以某种精英化模式规避传统政党的问题,但这也可能削弱其普遍的动员能力 。
联邦议会选举展望:做有原则的反对派?
2025年联邦议院选举对瓦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民调显示瓦盟的支持率徘徊在4%左右 ,距离5%的议会门槛仅一步之遥。若成功跨过这个门槛,瓦盟将给联邦议会带来新鲜的执政风气,并可能推动德国就移民政策、外交自主、能源安全等议题展开更加激烈的辩论。
当然瓦盟也将由此在联邦政治层面经受更严峻的挑战:
首先 ,在意识形态上,如何在经济左翼与文化保守主义之间维持平衡?
其次,德国的主流政党虽未对瓦盟设置“政治防火墙 ” ,但其在外交领域的主张将成为其与主流政党合作的巨大障碍 。
第三,瓦盟显然存在“领袖依赖”。瓦根克内希特现年55岁,其个人健康或政治失误可能直接动摇政党根基。这也可能成为其选民及潜在选民的担忧 。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瓦盟即便进入联邦议会,也不太可能执政。
瓦盟本身似乎也更倾向于成为联邦议会中的反对派。瓦盟联合主席阿米拉·穆罕默德·阿里(Amira Mohamed Ali)并不排除该党在大选后参政的可能性:“如果有机会参政,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但他同时也表示,重要的是瓦盟真正要做的是改变德国政坛。瓦盟绝不会支持多年来已经行不通并已引起民众极大不满的东西 ,因此,最好是由反对派来向政府施加压力。
莱比锡政治学家亨德里克-特拉格尔(Hendrik Träger)做出这样的判断:“萨赫拉·瓦根克内希特并不希望瓦盟被认为没有能力组建执政联盟,而是希望人们认为瓦盟是有原则的 。瓦根克内希特的政治风格也更倾向于是根本性的反对派。 ”
未来发展:政党政治重构的风向标
瓦盟的崛起揭示了德国政坛的多重裂痕:东西部发展失衡 、全球化冲击下的经济主权争议 ,以及选民对传统政党信任和信心的流失。其政策主张虽存在矛盾,却精准捕捉到部分群体的诉求 。然而,从地方政党升级为全国性力量 ,瓦盟仍需解决组织形态薄弱、意识形态混杂等核心问题。
2025年大选后,无论瓦盟能否进入联邦议院,其作为“革新者”和“抗议政党”的试验都将为德国政治生态注入新的变量。瓦盟的成败将检验德国选民是否愿意接受一种非传统的左翼政治范式。
在民粹主义与建制派博弈加剧的背景下 ,瓦盟的发展或许也可以预示欧洲左翼运动能否找到一条超越传统左右分野的新路径 。
(朱宇方,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