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随着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快速变化,有些民办大学开始招不到学生 。很多人认为 ,曾经高速发展的民办大学,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寒潮,部分民办大学甚至不得不关门倒闭。在人口萎缩对高校的冲击波里 ,民办大学会不会成为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在今年的高考录取中,很多民办大学都出现了大规模的招生缺额,有些高校即使在多轮大幅降分补录 ,也依然招不满学生,广东某民办本科,2024年的招生完成率还不到一半。由于生源严重不足 ,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不得不裁员,民办大学的老师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
类似这样的舆论还有很多,看上去观察及时 ,十分吸引眼球,其实是对民办大学的严重误读。媒体报道的这几年完不成招生计划 、陷入办学困境的民办大学,他们的真正问题并不是因为适龄学生减少、人口萎缩 ,而主要与自身办学行为和经营不善有关。办学质量保障、毕业生就业前景差等因素对民办大学招生也会有一定影响,但当前并不是决定性的。在部分考生看来,每年花几万元上民办本科 ,只能获得一张没有多少含金量的大学文凭,还不如上高职学一门技术 。
事实上,从出生人口变化趋势看,眼下并非我国民办大学真正的“寒潮时刻 ” ,我国高等教育,包括民办高等教育,大约还有十余年的“人口红利期”。14年后 ,即2037年,适龄学生大幅下降,民办大学的生源危机才会真正到来。而这也不是说 ,所有民办大学都会陷入生源危机,民办大学在生源萎缩的少子化时代能否继续生存 、发展,其办学战略选择是关键变量 。
民办大学还有10多年“好日子”
我国新世纪出生人口2016年达到最高点1883.23万人 ,2017年出生人口为1764.8万人,虽然近几年快速下降,但2017年之前一直处于高位区间 ,基于此,当前及未来10多年时间中,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基数依然庞大,高等教育总体规模也存在持续发展的空间。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 ,我国2024年高考人数达到1342万,比2023年1291万多51万。我国出生人口下降,已经影响到学前教育 ,即将影响义务教育,但当前还没有影响到高等教育 。根据出生人口变化趋势,高考报名人数未来几年还将持续上升 ,2030年达到高峰,2037年才会回落到现有水平,之后开始持续下降。按高等教育办学规模 ,与出生人口数,我国在2038年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会达到100%。换言之 ,我国大部分高校还有10年以上的“好日子 ” 。
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763.1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2%。西安欧亚学院教育创新研究院开展的一项《人口变化趋势与教育发展战略国别比较研究》表明,2040年之前高等教育在学规模不会缩减 ,高峰期预计出现在2034年,将比2024年多出1775万人,2041年之后将逐步减少。
这项研究还指出 ,对比韩国、日本、台湾地区的少子化状况与先行经验,我国总和生育率乐观回升的可能性很小,位于非省会城市的高职院校、民办高校确实将率先面临生源短缺 ,预计2037年后出现生源供给下滑,2041年后出现行业规模萎缩 。
生源大幅萎缩,民办大学能活下来吗?
几乎所有民办大学真正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在生源大幅萎缩的寒潮中 ,自己能不能活下来?对于民办大学的未来,有一种社会舆论是,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 ,在203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0%的背景下,在少子化时代,民办高等教育将完成历史使命而“退场”。如果民办大学收更高的学费,而不能提供差异化的教育 ,那么,“退场”或不可避免,只要学生不再选择 ,民办大学就将没有生存空间。所以,是否“退场”取决于民办大学是否为受教育者提供有价值的教育。即便在少子化时代,高质量的民办教育 ,也是我国高质量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这就需要民办大学利用接下来的10年时间做好战略发展规划,其关键在于,不能再追求扩大招生 、办学规模 ,而是要坚持自身定位,打造自己的特色专业。我国大部分民办大学,都处于传统的二三本层次 ,这些大学的办学定位应该是建设应用型大学,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近年来,很多民办本科院校都想通过举办研究生教育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但办研究生教育并不意味着本科教育质量就高,如果因为举办研究生教育,反而不重视本科教育 ,对本科教育投入不足,这是得不偿失的 。而且,我国2023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130.17万人 ,在2040年后,我国高等教育适龄学生只有800万不到,研究生教育也面临萎缩的挑战。
西安欧亚学院教育创新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 ,由于大众的多样性教育需求、产业对人才的多元化要求、全国教育发展不均衡 、财政经费有限等原因,能够真正面向社会和市场创造客户价值的民办高校依然有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胡建波认为,“10年之后的适龄学生减少 ,会让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迎来‘大洗牌’,未来 ,每所民办大学都会面临出生人口减少的考验 。 ”
确实,在适龄学生大幅减少的少子化时代,能活下来的民办大学 ,必然是具有办学特色、真正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民办学校不能再依靠学生规模生存,而要在更好服务学生中,继续办下去。从欧亚学院开展的研究可见 ,民办大学已经在为10年后的生源萎缩未雨绸缪。我国民办大学随着出生人口变化,会迎来大变局,那些无法再创造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民办大学将退场 ,而坚持“学生为中心”提供差异化优质教育选择的民办大学,会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 。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