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2022澳门正版资料免费领取-农民歌手“大衣哥”起诉网暴者后:希望社会忘掉朱之文
朱之文记得,那是位 50 多岁的女人 ,自称在电子厂工作。庭审时,女人一直在道歉:" 对不起朱老师,给你添麻烦了,给我一次改正的机会 。"
朱之文板起脸说:" 别这样 ,你攻击人家几年了,一声对不起算完了,哪有这种事。" 他不接受道歉。
女人讲 ,她陆续被拉进 7 个微信群,群主是谁她不知道,管理员是谁她忘了 ,只说群里全在攻击朱之文。听到这些,朱之文没有生气,事后他告诉九派新闻 ,生气没用,这么多年他也疲了 。
2011 年成名,2012 年上春晚 ,农民歌手的身份是光环也是桎梏,他被批评 " 不专业 ",也因偶然出丑被嘲笑。2016 年,短视频兴起 ,他的家门逐渐被一群 " 手机 " 围住,人们拍摄朱之文的一举一动配上吸睛的标题收割流量。
直到 2020 年 4 月,大门被两个醉汉踹开 ,朱之文与这群 " 手机 " 努力维系的和谐也被踹垮了 。后来,他选择闭门不出,与邻居共用的院墙两侧分别放了梯子 ,两家常翻墙串门。
成名 14 年,朱之文听到了太多谩骂,也原谅了一些声音。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有 3 则关于他的名誉权纠纷案的民事裁定书 ,朱之文均选择在调解后撤诉 。
可这次," 她太恶劣了 "。女人的账号上发布了 999 条视频,其中 80% 是骂人的内容 ,29 条播放量超过 5000 次,还有一条播放量超过 20 万。朱之文要追究她的刑事责任 。

朱之文。图 / 九派新闻温艳丽
【1】不原谅
开庭前一天晚上,朱之文失眠了。
" 我做人,该窝囊的时候窝囊到底 ,该拼命的时候,比任何人都敢于拼命 。" 他声音高亢地说出这句话,带着必胜的决心 ,他厌透了这样的网络暴力。
朱之文常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自己的消息,多数时候他选择置之不理。2023 年,朋友转来一条视频 ,视频中的朱之文身体膨胀着,用他的声音讲着猪狗的故事," 这就是变相的骂人 "。
等气消了 ,朱之文想:" 算了,也别搭理她 。" 可平台上推荐的类似视频越来越多,他烦了。在朋友的介绍下 ,他找到了北京中定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杨安明,准备起诉。
" 这是我代理的同类型案件中,性质最恶劣的 。" 杨安明说,该自媒体账号 2020 年 4 月就开始发布类似视频 ," 她发布的视频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传播量也最广。"
杨安明介绍 ,律所接手案件后,起诉了平台,平台随后提供了该自媒体账号所有者的个人信息 ," 平台把这个账号封了好多次,但一旦解封,她就接着发。" 短视频平台私信、加微信 、打电话 ,多次尝试联系,对方均没有回复 。
" 发的视频不实,赶快删掉 ,就什么事都没了。" 朱之文说,他不想把事情闹大。2022 年起,他曾起诉过 3 名网暴者,最终均在调解后撤诉 。" 我没有要求经济赔偿 ,你承认错误,我不再搭理你,就行了。"
可这次网暴者始终没有出面 ,其间,她的丈夫曾联系律师希望调解,朱之文认为丈夫不能代表本人 ,这样的调解没有诚意,便拒绝了。
庭审过程中,女人对着法官道歉 ,对着朱之文道歉,却说不出发视频的缘由和收益 。朱之文不接受这样的道歉," 她没有诚意 "。
根据法律规定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中第一款规定的 " 情节严重 " ,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女人的账号上发布了 999 条视频,其中 80% 是骂人的内容,29 条播放量超过 5000 次 ,还有一条播放量超过 20 万。
" 做错事,要不然就真诚地道歉,要不然就接受法律的审判 。" 朱之文说 ,他在意判决结果。庭审结束后,他故意从另一扇门离开,不想与她相遇 ," 看见就烦 "。
【2】被欺骗,被围观
过往的报道中,朱之文很少如此强烈地表达愤怒 。常处于镜头下 ,他不敢生气,深知有冲突就有流量," 再被人家胡说八道发网上去 "。为了维持良好形象,朱之文不断让渡自己的权利 ,侵害也随之而来。
最让他恼火的是借钱 。刚出名时,朱之文很少拒绝媒体采访,几乎有求必应。有回一位女孩敲门 ,声称自己是媒体的实习生,想来采访他,报道写得好 ,她才能转正。" 不能让人家丢饭碗,咱得好好配合 。" 朱之文说。
采访结束,女孩询问他下一场演出的地址 ,并希望一同前往补充几个镜头。演出结束后,朱之文还没吃饭就被女孩拉走了,两人来到朱之文的房间 ,刚进屋女孩就把门关上,扑通跪在地上,说她不是记者,信用卡透支了 ,想借 20 万 。
" 我心里难受死了,那几天我拼命配合,这一跪吓得我头都蒙了 ,我多委屈啊。" 朱之文说,可他什么都不敢做,只好拨通酒店前台的电话求助。
还有一次 ,一个人加了朱之文的微信,说自己在做公益,想让他捐 3 万块钱。朱之文捐了 ,过了一段时间,他收到一个匿名包裹,打开一看是一堆印刷的彩画钞票 ,还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朱之文捐钱有功,给你发几个月奖金 。"
这样的事太多了,他不再向外借钱。另一个改变他生活的事情 ,是被围观。

因门外围观的人太多,朱之文与邻居在共用的墙上架起梯子通行 。图 / 九派新闻温艳丽
2016 年,短视频平台兴起 ,朱之文的门外开始出现举着手机拍摄的人。" 那几年拍他确实有流量,能赚到钱。" 一位曾拍摄过朱之文的村民说 。
朱楼村的土地少,每家分到的地种出的粮食刚够自家吃 ,村里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老人和中年妇女为了赚点钱,举着手机挤在了朱之文的门口。这位村民回忆 ,那时朱之文经常在村里的舞台演出。
2020 年,朱之文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报道中 ,他对围观的 " 手机 " 还略有迎合,他朝着镜头打招呼,在镜头下卖力地干着农活 。朱之文的妻子不识字,也在那时注册了短视频账号 ,拍摄家里的生活。
直到那年的 4 月 15 日,两名醉酒的陌生男人踹开了他的家门,朱之文才开始思考他与镜头的距离。" 那几年 ,半夜都有敲门声,天天敲,受不了也得受啊 。" 后来 ,他选择闭门不出。
【3】忘记朱之文
" 要是社会上把朱之文这个名字忘掉,网上没有朱之文及家人的任何消息,这样的生活是过到天上去了。" 朱之文说。2020 年过后 ,外地人进村变得困难,他过了两年多的清静日子 。
可流量没有放过他。春节前,一家单位给朱之文送了几个红灯笼挂在院子里 ,一位醉酒的邻居走过来,开玩笑地说:" 给我一对灯笼。" 朱之文把灯笼递给他 。邻居接下灯笼却说:" 俺家穷,我不值,我不要。"
邻居的这句话被剪辑出来发在网上 ,配以 " 大衣哥给村里送年货,因礼太轻被退回 " 的标题,视频很快得到关注。
春节期间 ,来村中拍摄的人多了起来,还有人趁着关门瞬间,朝门缝儿里伸进一只脚 ,硬把门挤开,朱之文的妻子无奈地将她推出 。
这几年,朱之文正在与社会告别。他不再主动接商演 ,除非政府邀请或挚友介绍。" 我这个岁数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啊 。" 妻子的短视频账号早在 2023 年就停更了。
他不出门 ,也不让家人出门。家中生活物品大多靠网购,快递驿站在两三公里远的地方,他看着门外没人,便开着电车前往 。回来时打开手机 ,看看门口的摄像头,门外有人,他就转头溜向河边散步 ,等没人了再返回。
儿子朱单伟初中辍学后,跟着朱之文跑了几次演出,便没有再找工作。也许是因为受的伤害太深 ,朱之文曾对儿子说:" 人家叫你去工作,是想拉你直播,说这是大衣哥的儿子 ,人家不是叫你去工作,而是拿你做宣传。"
他认为孩子小没有认知,离开他便没人照顾 ,怕学坏," 跟人打交道,咱有经验,三言两语能分辨出来 ,孩子太年轻,生人不让跟他接触 。" 朱单伟今年 23 岁,儿子快 10 个月了。他们一家住在朱之文的隔壁 ,两层高的小楼是朱之文设计的,小院的地砖和拱门也是他和邻居亲手铺设的。
多数时候,朱单伟一家三口就待在这个院子里 。九派新闻到访这天 ,他们正在吃午饭,看到父亲领着陌生人进屋,两人没说一句话就躲进了卧室。

朱之文打理的小菜园。图 / 九派新闻马婕盈
朱之文没有对财富的渴望 。他拒绝直播带货 ,也不做代言,怕产品出问题坏了他的名声。朱楼村里打着 " 大衣哥 "" 之文 " 招牌的农家乐、菜园和饭馆,都不是他的。他说:" 用就用吧 ,名字又不是我的专利 。"
对于未来,他也没有任何计划,"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行了 "。在他眼里,幸福是种着庄稼 ,做一顿手擀面,再抱着孙子晒太阳。
【4】生活
不出门会感到憋屈吗?" 再憋屈也比被人家拍来拍去强 。" 朱之文回答。他起身领着记者参观小院,尽力展示这方小天地带给他的快乐。
一筐劈好的干柴靠墙放着 ,对面堆着一人高的废弃树干," 村里在挖河,我就去河边捡了点 ,柴火做饭好吃。" 朱之文说 。柴火堆旁是一小片花园,几株牡丹刚发出黄豆大的芽,芍药还埋在土里未露新枝。窄窄的葡萄架上挂着灯笼 ,铁笼里的公鸡扯着嗓子叫着。
朱单伟家的院子里,朱之文辟了片菜园,种着菠菜 、香菜、韭菜、西红柿 、茄子 …… 他还种出过手臂长的大冬瓜 。菜园旁有一小片鱼池 ," 我们都不用去外面买菜 "。
逛完院子,朱之文走进儿子家。二楼的一个小房间放着他的 " 收藏 " 。房间门锁着,地上铺着厚地毯,看得出他极为珍视里面的 " 藏品 "。门打开 ,映入眼帘的却是些老物件,带着天线的黑白电视机,还能放出声音的收音机 ,桌上整齐地摆着颇有年代感的空烟盒。

朱之文展示自己的藏品 。图 / 九派新闻马婕盈
这里的物件多半是自己家留下的东西,老房子拆了,朱之文将这些东西收起来 ,每一件都是回忆。他拿出两个搪瓷碗说,小时候他吃饭不老实,总是把瓷碗打碎 ,父亲就买了两个搪瓷碗给他和妹妹用," 摔多远都摔不坏 "。
他还爱收藏六七十年代的画,画里的人脸圆圆的 ,笑得灿烂朴实 。这些画挂满了三个房间,大多数是复制品,原版画来自村里拆掉的老房子。
没有演出时,朱之文常在凌晨三四点醒来 ,趴在床上看会儿书,打开手机看看新闻,再起来给朋友打电话聊聊天。或沏一壶茶 ,拿出水写布,用毛笔在上面写写画画。劈柴、种菜、打理花园,每件事都能耗费掉半晌的时光 ," 我的生活就这些事,你可别笑话我呀 。"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与朱之文告别那天,他把我们送到门口 ,刚走出来,一位小伙子拿着手机支架喊:" 三叔,三叔 ,能跟我合张影吗?" 朱之文看了一眼说:" 我不认识他。" 便冲他摆了摆手 。我们分别后,朱之文又笑着朝小伙子走去,合了张影,才转身回到家中 ,锁上大门。
九派新闻记者马婕盈温艳丽
编辑王佳箐李杨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