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趣事:新澳最精准的资料网站有哪些呢视频下载软件安装-净利润大增333%,阿里转身

中概股估值已经开启大修复。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邓双琳
编辑|姚赟
头图摄影|邓攀
阿里总算 " 扬眉吐气 " 了一回 。
财报显示,2025 年第三财季(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止季度)营收 2801.5 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 8%;经营利润为人民币 412.05 亿元(约 56.45 亿美元),同比增长 83%;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 489.45 亿元(约 67.05 亿美元),同比增长 333%。
过去几年 ,经历了股价暴跌 、电商份额被蚕食、市值被拼多多反超、业务分拆上市失败等多重至暗事件的阿里,交出了近两年表现最好的一份财报。
截至发稿前,阿里巴巴港股开盘一度大涨超 10% ,阿里巴巴港股市值超 2.5 万亿港元 。美东时间 2 月 20 日,截至收盘,阿里巴巴大涨 8.09%。实际上 ,今年春节至今,不到一个月时间,阿里股价上涨了约 60%,市值上涨约 9000 亿港元。
这波上升趋势并非主业电商带动 ,而是 AI 引起的热潮 。2025 年 1 月,DeepSeek 让全球重新关注中国大模型应用,阿里则趁热打铁 ,发布了 Qwen2.5-Max;2 月 13 日,蔡崇信更是官宣了苹果和阿里的跨国 " 联姻 ",双方将共同为中国 iPhone 用户开发本地化 AI 功能。
此外 ,阿里也身体力行证明了 " 剥离新零售等非核心资产 、聚焦 AI 和电商 " 并非喊口号。2024 年年底到今年年初,阿里陆续将银泰商业、大润发等实体资产出售,对 AI 的重视程度也前所未有 。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在本次业绩电话会上多次强调 ,"AGI 的实现要成为我们的第一目标。"
" 重生 " 后的阿里也借此向市场介绍了自己的身份:不再是电商公司,而是一家 AI+ 电商驱动的科技公司。
聚焦当季财报本身,有三处可圈可点:
一是电商回暖 ,最核心的客户管理收入(CMR)增长 9%,GMV 增长,Take rate(抽佣)也同比提升。此前,淘天电商饱受争议的一点便是 CMR 增速和 GMV 增速不匹配 。去年 11 月 ,蒋凡回归淘宝,阿里电商策略调整,放弃低价竞争 ,这份业绩也算是蒋凡上任后交出的一份短期答卷。二是云智能集团收入同比增长 13%,AI 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的同比增长。三则是大文娱、本地生活等亏损业务大幅减亏,菜鸟 、海外电商扭亏为盈 。
本季度财报 ,算是过去一年阿里管理层 " 聚焦战略 " 的结果呈现。
作为阿里业务基本盘的国内电商,本季度重回利润增长趋势。财报显示,淘天集团收入同比增长 5% 至 1360.91 亿元 ,其中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 9% 。阿里称,主要由在线 GMV 增长和 Take rate 同比提升所带动。该季度,淘天集团经调整 EBITA 实现 2% 的正向增长 ,达 610.83 亿元。
此前的三个季度,淘天集团经调整 EBITA 均是负增长 。其中,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的季度,淘天集团收入微增 1% ,经调整 EBITA 下降 5%。
该季度内,电商行业的变量已出现。如,各平台默契地不再一味强调低价 ," 双 11" 成了电商反内卷的重要验证窗口;另一个变化,则是平台之间的壁垒打破,互联互通 。
对淘天而言 ,领导层自上而下带来的变化更为显著——去年 11 月,阿里 " 猛将 " 蒋凡正式回归阔别 3 年的淘天。据《晚点 LatePost》报道,春节期间 ,蒋凡召开小范围高管会。会上蒋凡明确了 2025 年淘宝天猫的第一件大事是通过扶持优质品牌和商家来做增长;后续的组织、策略调整都会围绕其展开。
淘天正在更落地、更实际践行当初马云的号召," 认清自己,重回客户价值轨道 " 。
阿里云则成为这轮 AI 浪潮下的受益者之一。该季度 ,阿里云智能集团实现收入 317.42 亿元,同比增长 13%。阿里表示,云业务重回两位数增速,得益于 AI 相关产品推动的公共云收入增长 。据介绍 ,AI 收入已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阿里云对外商业化收入同比增长 11%。

来源:视觉中国
阿里云在近几个季度保持稳定盈利,经调整后 EBITA 利润率为 10% 左右。该季度 ,阿里云调整后 EBITA 增长 33% 至 31.38 亿元,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向高利润率的公共云产品转变以及运营效率的提升,部分抵消了在客户增长和技术方面的投资增加 。
近期 ,阿里全新开源新一代多模态模型 Qwen2.5-VL,并推出基于 MoE 架构的旗舰模型 Qwen2.5-Max,在多项权威基准评测中处于业界领先水平。截至 2025 年 1 月底 ,通义千问的全球衍生模型已突破 9 万个,在主流组织中排名第一。吴泳铭透露,阿里还会在近期发布基于 Qwen2.5-Max 的深度推理模型 。
业绩电话会上 ,吴泳铭强调,未来 3 年,阿里将围绕 AI 这个战略核心,在 AI 基础设施 、基础模型平台及 AI 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 AI 转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
海外业务方面 ,该季度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实现收入 377.56 亿元,同比增 32%,主要由跨境业务的强劲表现所带动。不过该季度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亏损进一步扩大,经调整 EBITA 为 -49.52 亿元 。阿里表示,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在海外购物季期间投入环比扩大 ,并持续在特定的欧洲市场和海湾地区进行投入以获取用户,导致亏损增加。
本季其他业务,菜鸟收入为人民币 282.41 亿元 ,同比下降 1%;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 12% 至人民币 169.88 亿元,由高德和饿了么的整体订单增长,以及市场营销服务的收入增长所带动;大文娱集团收入为 54.38 亿元 ,同比增长 8%。
这是一个关键窗口期——由 DeepSeek 引起的中国资产价值重估,能否成为一个转折点,如同 2023 年由 ChatGPT 开启的美股科技牛市?
阿里是这一轮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焦点。在科技中概股中,阿里一直是风向标之一:中概大跌 ,反应最强烈的是阿里;价值重估,阿里率先开始反弹 。
如果以估值视角来评价,曾经的阿里 ,成也电商,败也电商。
过去阿里电商业务盘庞大,被外界几乎视作一家电商公司。2020 年阿里股价达到历史高点 ,正是主要受益于电商业务的强劲增长 。而估值下跌的内在逻辑,则是近几年核心电商业务增长乏力,甚至股价一度被拼多多反超。阿里必须找到其他增长支柱 ,向市场证明,阿里不等于电商。

来源:视觉中国
为此,阿里在战略、组织架构上进行多轮重大调整 ,最终确立了 " 用户为先、AI 驱动 " 两大战略重心,成为一家 AI+ 电商驱动的科技公司 。
但市场是现实的,战略调整与规划中的蓝图需要时间和阶段性结果。
目前来看,阿里确实在往 AI 与科技这一方向发力。如 ,一直在开源技术上持续投入,从 2023 年 8 月起,阿里云通义千问相继开源 Qwen 、Qwen1.5、Qwen2、Qwen2.5 等 4 代模型 。公开信息显示 ,在海内外开源社区中,Qwen 的衍生模型数量已突破 9 万,超越 Meta 旗下的 Llama 系列开源模型。此外 ,阿里也投资了月之暗面 、智谱 AI 等多家热门 AI 创业公司。
2 月,马云现身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园区,先后去了闲鱼和夸克所在的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办公区 。这两项业务均属于阿里巴巴首批战略级创新业务 " 四小龙 "。
而阿里将为中国版 iPhone 开发人工智能功能 ,也是推动本次股价回升的重要引擎。
知名数字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告诉《中国企业家》," 阿里有了苹果这个大客户,一方面可以将 AI 嵌入到苹果设备当中 ,嵌入更加多元的苹果 APP 当中,也能和苹果共同打造 AI 手机;另一方面,阿里有可能和苹果在数据学习上进行互动,以数据来训练通义千问 ,让 AI 更成熟,也增强阿里的数据优势。"
盘和林表示,中概股估值已经开启大修复 。驱动力来自《哪吒 2》 ,以及 DeepSeek、通义千问等中国科技产品的成功——它们在欧美掀起了新一轮中国科技企业价值重估,从而使得中概股估值开启修复。
中国科技巨头的 AI" 军备竞赛 " 已拉开序幕,字节 、华为、腾讯等科技大厂势必会持续加码。DeepSeek 降低技术成本后 ,也会带来一波新的黑马选手挤进赛道 。
" 阿里还没到庆功的时候。" 盘和林强调," 国内依然有很多在 AI 领域的竞争对手,如今的人工智能商业模式也不够明朗 ,算力依然受限,要做的事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