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家理财公司“同台竞技”!固定收益类唱主角 存续规模有望回升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宋亦桐
自2019年6月首家理财公司开业至今 ,理财公司走过了近六年的发展旅程,曾走过初创期的蓬勃发展,也经历过“破净潮 ”“赎回潮”的风暴洗礼 。如今 ,随着浙银理财开业,32家理财公司齐聚市场舞台,展开激烈角逐 ,固收类产品作为中流砥柱,持续占据主导地位,市场行情的回暖也让存续规模有望再创新高。与此同时,客户需求的日益多元也促使理财公司积极求变 ,权益投资与多元配置的探索之路越走越宽,2025年,理财公司又有哪些“打法”?又会给投资者带来哪些惊喜?
开业理财公司扩容至32家
筹备许久 ,这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正式亮相。2月18日,浙银理财宣布开业,并与8家代销合作机构明确产品代销合作意向 ,随着浙银理财对外营业,银行理财公司已开业数量增至32家,12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全部到位 。
在银行理财市场中 ,浙银理财算是“后来者 ”,成立也已酝酿多时。早在2020年11月26日,浙商银行就曾发布公告 ,拟出资20亿元,全资设立浙银理财,注册地为杭州。
2024年1月1日,浙商银行宣布 ,已获准筹建浙银理财 。筹建工作完成后,该行将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开业申请。2025年2月6日,浙银理财迎来了开业批复 ,获得了正式运营的许可。
根据批复,浙银理财注册资本为20亿元,全部由浙商银行认缴并以货币资金方式一次性足额缴纳 ,业务范围为,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理财产品,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面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理财产品等。
在开张运营之后 ,浙银理财的产品体系也浮出水面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浙银理财将推出“琮”系列六大产品体系:“琮善”“琮简 ”“琮融”“琮心”“琮长”“琮乐 ”,涵盖活钱类、固收类 、固收增强类、混合类、权益类 、商品和金融衍生类等多类型产品 ,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可以看出,和市场上现有的理财产品类似,浙银理财也注重打造多元化产品类型,以适应投资者在不同风险偏好、投资期限和收益预期方面的差异。
随着浙银理财正式对外营业 ,银行理财公司已开业数量增至32家,包括国有大行理财公司6家 、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12家、城商行理财公司8家、农商行理财公司1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5家 。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指出,随着行业发展 ,各理财公司普遍形成以固收类为重点,向固收+ 、混合、权益、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等多资产多策略扩展的产品体系。未来各理财公司将在巩固现有渠道基础上,不断拓展新渠道 ,加强与各类机构合作,提升渠道的服务能力和效率,通过数字化等手段优化客户体验。
固收主导 、存续规模有望攀升
自2022年起 ,理财产品进入全面净值化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受股市与债市的频繁波动影响,理财产品遭受冲击 ,“破净潮”与“赎回潮”多次出现,给理财公司带来了不小的挑战。2024年,随着市场环境逐步改善,银行理财市场实现了平稳修复。
近日 ,包括建信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 、苏银理财、青银理财、南银理财在内的理财公司发布了2024年下半年度理财业务报告,多家理财公司存续规模出现增长 。截至2024年末,建信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15987.25亿元 ,同比增长6.64%,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中,信银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19464.98亿元 ,同比增长16.51%,增长势头强劲。在城商行理财公司领域,南银理财和苏银理财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产品存续规模同比增速均超20%。
这一表现也同行业趋势一致,来自银行理财登记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9.9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75%,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3.08万只,募集资金67.31万亿元 ,为投资者创造收益7099亿元 。
另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截至2025年2月19日,银行理财市场存续产品总量为40946款 ,最新存续规模总计已达30.34万亿元。市场观点认为,今年在“适度宽松 ”货币政策基调下,存款利率或将进一步下调 ,理财产品性价比也将进一步凸显,多家券商机构预测,2025年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或将达到33亿元。
从产品类型来看 ,在成立之初,多数理财公司便将固收类产品作为投资策略的核心基石,凭借相对较低的风险属性 ,为投资者提供了可靠的“避风港”。时至今日,尽管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固收类产品在理财市场中的核心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截至2024年末,建信理财固收类产品占比达99.24% ,混合类为0.76%;信银理财存续的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占比高达96.3%,混合类 、权益类分别为2.52%、1.18%;南银理财固收类产品占比也达到99.6%。
普益标准研究员赵伟指出 ,2024年理财公司新发产品数量稳步上升,产品结构向低风险、短期限的固收类产品靠拢。随着定期存款到期资金的流入和代销渠道的加速扩展,银行理财规模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 。一方面 ,近年来银行净息差不断收窄,定期存款利率在2023年和2024年多次下调,传统定期存款的收益下降明显 ,许多即将到期的定存资金将面临寻求更高收益的需求,相比之下,银行理财产品通常提供相对稳定且较高的收益 ,且风险控制较好,成为投资者在低利率环境下的优选。另一方面,理财公司代销渠道的快速扩展,理财产品触及的投资者群体将更为广泛 ,进而对理财规模增长形成强有力的推动。
权益投资与多元配置并行
承袭母行稳健的投资风格,虽然固收类产品成为理财公司的主打品牌,然而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客户理财观念的日益成熟,客户需求呈现出愈发多元化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财公司也开始求变 ,逐步增加权益类资产在产品中的配置比例,拓展混合类与权益类产品线。
“2025年很有可能是‘固收+’产品蓬勃发展的一年,”平安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债市投资仍有机会,但基础收益和回报中枢均较2024年有所下行。相较之下,以债券资产为底仓 、叠加不同交易策略提供增厚的‘固收+’产品将迎来更广阔的配置需求 。当然 ,这也对理财公司交易策略研发的丰富度与成熟度、捕捉市场波动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上述相关负责人指出,一方面今年权益市场结构性机会有望增加,理财公司应积极把握行业性、趋势性的投资机会,充分发挥多资产、多策略的优势 ,持续加强权益投资能力建设,加大以“固收+”为代表的产品布局力度;另一方面,基于理财客户风险偏好较低 、绝对收益要求较高的特征 ,理财公司也要重视市场波动下对回撤控制能力的考验和应对,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理财需求。
兴银理财首席权益投资官蒲延杰表示,新的一年 ,经济回升与科技创新将为权益投资带来广阔空间 。权益市场预计慢牛延续,结构性机会精彩纷呈,股票市场在估值、盈利和政策等方面都有相对积极的变化。在资产荒背景下 ,股债性价比凸显。股票市场已成为2025年需求侧政策的重要抓手之一。
招银理财也提到了多元配置的重要性,该公司指出,展望2025年 ,权益类资产,特别是红利、价值 、质量兼顾估值等相对友好贝塔股票的风险收益特征,更符合理财产品的配置需求;境外资产与国内资产的相关程度较低,能有效降低组合波动 ,丰富收益来源;黄金与其他大类资产显著低相关,在全球央行仍处在降息周期、去美元化趋势、逆全球化背景 、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等中长期因素影响下,黄金仍有较高的中长期配置价值 。
“在监管不断引导理财资金入市的趋势下 ,银行理财参与资本市场的方式和途径有望进一步得到优化,理财产品也可能会适当提升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重”,赵伟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