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市场升温 “A+H”队伍扩容
本报记者 毛艺融
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升温 。Wind数据显示 ,截至2月23日,年内港股市场共有9家公司完成IPO,募资总额约77.95亿港元。
港股新股市场持续回暖态势 ,不仅体现在新股数量和募资情况上,还反映在企业的质量和行业分布上。港交所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记者发稿,年内新递表或更新招股书的公司达48家 ,远超2024年同期 。另外,有超100家公司递表状态为“处理中”。
科技企业活跃
2月14日,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Manycore Tech Inc.(以下简称“群核科技 ”)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群核科技也成为“杭州六小龙”中首家启动上市进程的公司。
来自商业航天、半导体 、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新兴企业也在加速迈向港股市场 。比如 ,1月27日,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企业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同日,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递交上市申请。
TMT、大健康和大消费企业也在积极奔赴港股 。1月27日 ,创新驱动型生物医药企业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递交上市申请。
这些企业的不断涌入,不仅增加了港股市场活跃度,也提升了港股市场在全球资本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证监会官网数据显示 ,截至2月21日,处于备案流程中的拟赴港上市企业高达97家,这也意味着 ,港股新股企业储备量充足 。
港股市场流动性也迎来显著改善。港交所官网数据显示,港股市场2025年1月份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43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67亿港元上升49%。
两地上市增多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3日 ,共有24家A股公司拟赴港上市,市值大多数在百亿元以上 。
从递表企业来看,截至2月23日 ,年内已有8家A股公司在港交所“门前”排队,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
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表示,“A+H ”两地上市 ,为企业进一步扩大了投资者基础和筹资渠道。企业利用香港资本平台,可以更便利地进行跨境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以满足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业务拓展 、投资并购需求 。
大型“A+H”项目也为市场带来示范效应。去年下半年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通过“先A后H”方式赴港发行新股,去年全年港股IPO融资额显著增加。
政策不断完善
从政策面来看,为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赴港上市 ,港交所已发起重磅改革。
去年9月份,港交所降低了第18C章特专科技公司的上市门槛,意在吸引更多AI、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
去年12月份,港交所刊发咨询文件 ,建议将原有的H股于上市时占股份总数(A股+H股)最低15%的要求,降低为最低10%或预期市值不低于30亿港元,而且这些H股必须为公众持有。
此外 ,港交所在去年10月份还为预计市值达到100亿港元的A股公司开辟快速审批通道。
汇生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总裁黄立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较低的H股比例让“A+H”公司可以更加合理地平衡A股与H股市场之间的资本分布,避免过多资金需求集中 。H股市值要求与公众持股要求结合 ,确保上市后能够形成稳定的公众投资者基础和流通市场,为公司带来国际化投资者的关注。
富途安逸合伙人孙月鹏表示,在多家A股公司宣布启动赴港上市 、新股情绪延续等多重利好因素下 ,港股新股市场有望迎来更强劲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