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河评民企座谈会:毫不动摇,一锤定音
来源:中国银河宏观
核心观点
2025年2月17日,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次座谈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民促法即将颁布背景下的一次里程碑事件 ,进一步印证了我们在2024年10月外发报告《大拐点 大机遇:底层逻辑重构,资本市场破局》中的判断,我们对于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抱有信心。上一次同等规格的民营企业座谈会要追溯到2018年11月 ,回应了当时“民企完成历史任务”的论调,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A股也迎来了时长三年的牛市。我们认为 ,本次座谈会对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振微观主体信心和市场风险偏好,打消国内政策不确定的疑虑 ,对于市场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
第一,会议召开本身释放的信号意义:持续鼓励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我们认为 ,过去一段时间,部分民营企业的无序扩张或高杠杆经营已经得到了系统性整改,未来一个阶段 ,对于民企“鼓励 ”的态度将多于“规范” 。
第二,民营企业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 、做强实业。总书记指出,民营经济前景广阔、大有所为。2018年座谈会更多是从肯定民营企业地位、给企业家吃下“定心丸”的角度出发 ,而本次座谈会号召民营企业要“胸怀报国志 ”“爱拼才会赢”,坚守主业 、做强实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作出更大贡献 。讲话具体提及了六大方向: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2018年座谈会对于民企的期望主要是稳定增长 、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 ,而本次座谈会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即产业更高级、发展更协调。
第三,从参会企业看政策导向:“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 ,民生消费也很重要。2018年参会企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领域,2025年参会企业在科技和消费领域明显增加,符合我们在前期报告《应对加征关税:消费稳当下,科技赢未来》的看法 。具体来看 ,25年典型参会企业更多集中在新能源(宁德时代 、正泰)、汽车(华为、比亚迪 、小米)、半导体(韦尔半导体)、机器人(宇树科技) 、消费电子(华为、小米)、互联网(阿里) 、人工智能(深度求索)等领域。其中科技行业占比进一步提升,且科技行业所处生态链地位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向高端科技行业进军 ,既肯定了过去民企在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又凸显了当前政策层面对科技创新的全面支持。此外,两次座谈会均有农业、网络安全相关公司参加 ,表明了粮食和信息安全是政策层面始终关注的领域 。
第四,重点支持措施:进一步聚焦竞争性领域开放和民企资金流问题。2018年座谈会主要提及民企税费、融资 、公平竞争等六项措施。在当年座谈会之后,各部委对民营企业在减税降费、信贷支持方面均出台了相关政策 。2025年民企座谈会提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 ”,意味着前期政策落地将进一步提速。 与此同时,会议特别提及:(1)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2)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3)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 、(4)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乱收费现象。以上具体措施一方面延续了此前持续放开民企行业准入、融资难融资贵的长期问题 ,另一方面也聚焦了近年来由于地方财政压力导致的例如“远洋捕捞”等执法问题 。预计 2025 年对地方非税收入管理将有所加强,伴随新一轮化债资金到位拖欠企业账款亦有望得到解决。
第五,宏观背景的“大拐点”: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国内经济转型。当前中国经济驱动模式正由过去“土地财政 ”转向“新质生产力”,尤其是面对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 ,经济发展主导部门不可避免地将由过去政府部门转向企业部门 。无论是近年来的华为科技突破、新能源汽车崛起还是春节期间爆火的DeepSeek,都表明在科技创新领域,民营企业和市场化激励机制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为此 ,去年的三中全会《决定》中便明确支持民企牵头重大科技攻关,并提出将国家科研基础设施向民营企业开放。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框架下,未来央国企和民营企业相辅相成 ,民营企业重在前端创新和后端市场化应用,央国企提供基础设施和长钱长投等战略性支持。
第六,政策支持的“大机遇”:关注《民促法》落地 ,民营企业或迎来估值重塑 。当前全球资产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热情不仅仅是基于短期科技突破的事件性因素,深层意义上是对中国经济制度的重估,近年来国内科技领域的不断突破实际上向全球资本市场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两个毫不动摇 ”的优越性。而伴随本次座谈会召开 ,再次确立了民营企业的经济地位,是继去年一篮子政策转向以来,资本市场的又一重要拐点。2018年民企座谈会之后,各部委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 ,但政策文件受到经济波动和行业变革影响,存在短期时效性问题 。去年年底《民促法》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伴随支持政策立法将短期政策支持实现常态化 ,这对国内民营企业,尤其是科创型民企的估值体系无疑是一次系统性重塑。
风险提示:1.政策落实不及预期的风险;2.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全面的风险;3. 海外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