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机遇,多家医疗企业接入DeepSeek
近期,多家医疗企业密集宣布,公司已接入DeepSeek。互联网医疗企业称 ,DeepSeek可用于AI辅助诊疗、智能医疗服务等场景;医疗体检企业认为,DeepSeek可用于疾病监测、慢病管理等场景;中医相关企业更是表示,DeepSeek可融入个性化中医智能产品的设计。在资本市场上 ,AI医疗概念被持续炒热 。
AI医疗价值有多大?

AI可以识别医学影像中的异常结构,并评估 、预测疾病变化趋势。图为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数字化医学创新研发中心的研究人员正在工作。(图片由CNSPHOTO提供)
行业迎来智能化新机遇
行业媒体智药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超过30家药企、医院、IVD公司 、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中医医疗等公司宣布加速整合DeepSeek技术 ,覆盖包括药物研发 、临床诊断、临床信息辅助、慢病管理 、医学影像分析、健康监测等多个领域 。
影像诊断相关企业热情或更高。一直以来,如X光、CT 、MRI、超声等领域不断有AI新成果问世。如AI可以识别影像中的异常结构,并评估、预测疾病变化趋势 。以联影集团为例 ,其子公司接连推出超过100款AI应用,成为行业内覆盖最多疾病辅助诊断的医疗影像AI公司。联影集团表示,旗下子公司已将DeepSeek引入uMetaOpen智元开放云。
在医药研发领域 ,AI制药一直被寄予厚望 。新药研发周期长、失败率高。行业数据显示,AI技术每年可为制药行业节约高达260亿美元的研发成本。自DeepSeek问世以来,多家药企更是第一时间宣布上线相关业务 。
恒瑞医药称,DeepSeek可赋能药物研发流程 ,包括靶点研究 、小分子药物设计和性质预测、合成路线预测、大分子药物设计和成药性优化;健康元则表示,DeepSeek等AI模型可用于创新药研发,包括靶点发现 、化合物筛选、分子设计、药学研究 、临床研究等关键环节;圣湘生物也表示 ,旗下自研平台“传染病数智化系统”正式接入DeepSeek-R1模型,进一步增强数智化系统检索和数据挖掘能力。
还有部分与中医相关的企业称,有了DeepSeek ,中医将更加普及。大经中医称,依托DeepSeek-R1的硬核技术底座,公司将构建起覆盖“诊疗决策→健康管理→C端普及”的中医智能产品矩阵及生态闭环 ,能降低大模型处理中医四诊信息的推理成本,推动高水平中医医疗及养生智能体在严肃医疗、大健康机构及C端的广泛普及。
AI医疗概念被持续炒热
需要注意的是,在资本市场上 ,与AI医疗相关的股票板块已掀起几轮涨停潮 。
2月17日,综合AI医疗相关的股票再度上涨。截至17日上午收盘,祥生医疗、嘉和美康 、安必平连续两日涨停,迪安诊断、华大基因、卫宁健康均有大幅度上涨。
华西证券分析师认为 ,随着DeepSeek接入医疗领域,“AI+医疗 ”概念热度走高 。DeepSeek使得AI技术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加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在医疗健康领域 ,AI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辅助诊断 、个性化治疗、药物研发等方面,提升诊断的精准度和治疗效果。
《2024中国AI医疗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AI医疗行业规模已达973亿元 。国信证券分析师认为 ,通过梳理“AI+医疗保健”应用场景发现,在制药端,AI在临床前药物发现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 ,同时在临床试验中的患者筛选与管理等方面也得到一定应用。在医疗端,国内数据规范化进程正在推进(如电子病历评级),同时在诊断服务、医疗设备、医院管理及精准诊断等领域也显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考虑到海外部分AI制药/医疗企业有极高的估值 ,国内AI制药/医疗领域也具备广阔前景及想象空间 。
商业化应用仍是难题
中信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国内企业发布的AI医疗垂类大模型数量已超50个,且在应用落地层面悉数采用和美国市场相同的战略,场景覆盖AI临床诊疗决策支持 、电子病历内涵质控等领域。据测算 ,大模型可通过技术手段压缩人均问诊时长,有望带动三级医院平均年医疗资源价值量提升上千万元、二级医院平均年医疗资源价值量提升上百万元。
AI进入医疗场景后如何收费,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2024年9月 ,湖南省医保局曾出台AI诊断、手术机器人收费标准,明确规定人工智能 、增强现实等手术规划产品不能收费;手术导航产品,加收40% ,封顶2000元,并规定加收费用不纳入医保。
国家医保局也曾提出,在已收取诊断相应项目检查费用后 ,不宜单就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再向患者额外收费。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诊断或提高效率的作用,但还无法替代医师诊断 ,尚无独立的医疗服务产出、辅助诊断质量效用难以确定。
此外,AI医疗的研发成本也较高 。以“AI医疗第一股” 鹰瞳科技为例,该公司尚未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但是2019至2023年该公司均出现亏损 ,且研发开支在公司整体支出中占比较大。
有互联网医疗电商行业的资深专家表示,目前,在整个技术研发投入中 ,Al技术应用的占比越来越高,2024年达到30%左右,预计未来5年内这个比例还会更高。目前没有看到有公司能够将AI 服务软件直接卖给医院、切分医院的采购预算 ,该领域更多的情况是通过线上诊疗平台满足“轻问诊 ”需求,而更深层次的医疗需求和严肃医疗场景还未能得到有效迁移 。(记者 马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