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探索:免费获取精准资料的网站推荐-悟空带热文旅带不动经济,太原增速垫底省城
原创 北塱 搜狐城市
五普修订后 ,所有公布数据的省城中,只有太原GDP调降了——即便2023年基数降低了78.9亿元,2024年太原GDP依旧同比减量76亿元 ,成为唯一名义增速为负的省城 。
2021年,太原提出2025年GDP向万亿迈进;两年后,太原将“破万亿 ”时间点推迟到2027年。去年经济总量5418.87亿元、增速1.2%,按当前的增长趋势 ,“破万亿”遥不可及。
值得关注的是,“黑神话:悟空”爆火后,玩家线下打卡涌入山西 ,太原借机举办挑战赛 、音乐会等各类活动接下泼天流量——但文旅热潮下,经济依旧不尽如人意 。这个老工业城市,要如何焕新?

五普修订调降唯一省城
“花花真定府 ,锦绣太原城 ”,历史上的太原城在北方是少有的大城。得益于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民国时期太原逐步建立起现代工业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太原被定义为重工业基地, “一五”国家重大工业项目有11个落户于此。作为资源大市,太原经济随煤炭周期沉浮 。
新世纪头十年 ,国内大宗商品价格随经济而起飞,煤炭堪称“黑金”。作为山西的省城,因煤炭交易发达,太原成为“北方之光”。以2004年为例 ,太原、合肥 、西安经济总量比值为1:1.23:1.49 。很难想象,二十年前,太原与风投之城合肥只差165亿元。
自2012年后 ,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下跌,以煤炭开采为支柱产业的山西产经受挫 ,太原也随之陷入困境。此后十来年,太原经济增速多数年份低于全国均值,经济总量也常年垫底中部区域 。
最近五年 ,太原经济经历了过山车行情。2021年,受益于煤炭价格大涨,太原经济总量一举突破5000亿大关 ,排位上升6位进入全国前五十强城市;增速9.2%也处于百强城市靠前位置——也是在这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太原提出2025年GDP向万亿规模迈进。
此后两年,太原经济并未沿着设想轨道前进:2022年太原勉强守住全国第50位;2023年,太原经济总量5573.7亿元 ,在百强城市掉到第53位——2023年底,太原提出“到2027年,GDP突破万亿元规模 ” ,这比原定的时间点推迟两年 。
经济五普后,太原2023年GDP由5573.7亿元调整到5494.8亿元。虽然基数低了,但2024年太原GDP依旧同比减量76亿元。如今太原经济规模排全国第58位 ,比上年掉了五位;实际增速1.2%——垫底所有已公布数据的省城,在全国百强市排在倒数第二 。

民营经济弱于省内地市
太原经济“宕机”,首先是工业“受困”。2024年 ,太原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0.9:30.7:68.4,增速分别为3.5%、0.1%、1.6%——第二产业规模及增速双项势弱,尤其增加值占比创下近年来新低。
太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 ,其中,采矿业、制造业 、“电热燃水 ”生产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占比28.5%、60.4%、11.1%,增速分别为-1.2% 、0.7%、1.1%。虽然占比不足三成,但行业波动明显的采矿业还是高度关联能化等制造业 ,以致“煤价落则工业弱” 。
工业被煤价牵着鼻子走,太原也想改变。2006年,太原就提出“转型绿色” ,直到2020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才取代传统能化产业,成为太原工业总产值首位产业——只不过往后的二三四五位 ,依旧是能化工业,其他战略新兴产业完全挤不到前列。

太原“绿色转型 ”后三年内,曾关停、取缔 、否决超千个污染落后产能项目 。此后服务业占比大幅提升 ,但质量并不高。2024年,增加值最高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占比36%;批零和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分别占14%、14.8%。在附加值更高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太原欠缺太多 。
2024年 ,游戏《黑悟空:神话》确实带火了太原文旅——全年接待游客1556.8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35亿元,旅游营收6.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 、8.2%、6.1%。但太原文旅产业体量依旧太小 ,对整体经济推力不够。
由于长期依赖重化工业,太原经济还是仰仗大型国企,2024年 ,国企增加值增速-0.5%,民企增加值增速5.8% 。经济日报称太原民营经济“总量占比不大、龙头企业偏少 、结构质量不优、政策落实不畅”。民营经济活力不足带来创新动能下降,工业转型愈发艰难。
2024年山西民营经济百强企业榜单显示 ,太原只有13家入榜,少于晋中(18家)、长治(18家)、吕梁(15家),且太原企业排位最高是第12 。放眼全国 ,合肥与西安的民营经济GDP占比均超过五成,但太原不足四成。
对标合肥西安成效未现
如上所述,之所以拿合肥和西安来比对 ,是因为这两地是太原的对标城市。2023年底,太原党政代表团赴合肥 、西安学习考察,山西日报称,“切身感受和学习到兄弟城市在转型发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 、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太原能从合肥西安学到什么?

回头来看 ,太原合肥西安,只是各自吃到的时代红利不同 。当国内经济处于要素和投资驱动阶段时,资源丰富的太原具有优势;随着禀赋红利变化、产业转型 ,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科教资源丰富的合肥与西安在新产业、新动能的培育中领先,这些是太原短期内学不来的。
战新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 ,太原只有三成多,而合肥 、西安超过五成。毕竟合肥靠近长三角、西安在人才及科研上优势明显 。太原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环境和科创,前者包括外部区域协作、内部营商环境;后者体现在产业人才 、创新投入上。
太原也规划了诸如“特种金属材料、电子信息制造、新型化工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 ,新能源和生物基新材料 ”等六个千亿产业,倘如没有区域协作和人才支撑,这些产业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难以枝繁叶茂。
没有硬货,外贸也起不来 。太原富士康是撑起全市乃至全省外贸江山的巨头,贡献着太原约70%出口额。然而,受近年市场需求不足、产业链外迁等影响 ,太原外贸始终抬不起头。2024年山西进出口增长3.1%,太原则是下滑3.8% 。
2021年、2023年太原曾卯足劲想要破万亿——不管时间点是2025年,还是2027年 ,目前看来均无可能。新年伊始,太原也拿出了态度,主政者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 ,发展不充分是现阶段主要矛盾,项目建设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关键抓手。”诚然,万亿太远 ,只争朝夕 。
原标题:《悟空带热文旅带不动经济,太原增速垫底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