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2023香港免费精准资料酷知网-遗嘱咨询师与一份遗嘱的诞生
对于像崔文姬一样的遗嘱咨询师来说,这套流程日复一日地上演 ,但她清楚,对于每位立遗嘱的人说,这都是 " 人生第一次 " 。人生第一次处置身后财产 ,人生第一次、大概率也是最后一次慎重地做好身后安排。
坐下来,听陌生人讲他们最后的心愿。
一名遗嘱咨询师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探索对方内心的宇宙 、理清这些复杂的关系、制订一份严谨的遗嘱 。来访的人里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有八九十岁的长者 ,贫穷或富有,无一例外,都是做好准备、随时面对死亡的人。
有的人在咨询时穿上了最华丽的衣服,诚实地处置自己留在世上的一切 ,真实的财富 、虚拟的账号,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找到各自去处,了却心事一般 ,最后他们松口气,向咨询师们道谢又道别。
每天,一位咨询师要至少接待 2 到 3 组家庭 ,每次至少 1 个小时 。咨询师们努力把每句话讲得透彻、说得仔细。他们知道,有些人是第一次见面,或许也是最后一面。

" 人生第一次 "
面前的老人看起来很紧张 ,即便是简单的句子,也要重复几遍才能说得流畅,签字的时候手止不住地抖 ,连姓名都忘记了," 我一定是年纪大糊涂了。" 老人嘟囔着 。
录像只好暂停。这已经是订立遗嘱的最后一步,在两位见证人面前,老人要对着镜头朗读自己的遗嘱 ,回答几个能证明自己头脑清楚的问题,语句必须流畅,声音必须清晰 ,否则在遇到纠纷时,这份遗嘱就会失效。在此之前,老人已经通过了专业的精神评估 ,但那句随口的抱怨还是会带来歧义,一旁的崔文姬只能不停安抚着:" 没事的,慢慢来 。"
对于像崔文姬一样的遗嘱咨询师来说 ,这套流程日复一日地上演,但她清楚,对于每位立遗嘱的人来说 ,这都是 " 人生第一次 "。人生第一次处置身后财产,人生第一次、大概率也是最后一次慎重地做好身后安排。

中华遗嘱库遗嘱咨询师崔文姬(右) 。受访者供图
她遇到过一位 80 岁的阿姨,为了迎接这个时刻,特意做了美甲 ,戴着珍珠耳钉和项链留下最后的影像;还有一位盲人大叔,摩挲着特殊定制的盲文遗嘱,抑扬顿挫地讲出最后的心愿;以及一位聋哑人 ,跟手语老师提前磨合了一个月,就是为了确保最终的录制准确有效。
这些标准的 、由法律用语构成的、具备法律效力的文件,在经历这次程序之前 ,都是人们藏得最隐秘的心事。要把这些完整地诉说给咨询师,并不容易 。已经离婚的夫妻隐瞒实情,立嘱人故意不透露与继承人的实际关系……这些特殊的家庭结构 ,都有可能导致遗产继承面临风险。
工作 3 年,中华遗嘱库遗嘱咨询师张智超能感觉到对方的不自然,但并不急着戳穿谎言。" 我们主要靠专业 。" 他总是告诉对方 ,探究隐私不是自己的工作,只是希望能为对方排忧解难。即便不立遗嘱,只要对方能从这次交谈中有收获,他就有成就。这样的真诚往往会赢得对方的信任 ,咨询结束后,有人告诉张智超:" 和那么多人交流过,都没你聊得通透。"
咨询过程中 ,张智超从不讲艰深的词,他把术语都掰碎成最简单的解释 。
" 俗称‘接地气’。" 张智超说,很多时候 ,对方听不懂什么是 " 婚姻存续状态内继承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但能明白 " 只要结婚了,未来你儿子继承的财产有你儿媳妇的一半 "。" 我们是解决问题的人 ,对方都听不懂,怎么解决问题?"
同样地,在张智超的接待室 ,气氛很少沉重 。
他能明显感觉到,大部分人来咨询时都心事重重,散发着低气压,讲着讲着 ,脸就黑下去。有的老人跟着儿女一起来咨询,还没说几句,就被子女堵得张不开嘴。张智超是遗嘱订立人利益忠实的捍卫者 ,每次他都强调,中华遗嘱库只为遗嘱订立人服务 。他总是咧着嘴,笑呵呵地带着老年人跟上他的节奏。
" 姨你放心说 ,你亲家可能早已经在这做完了。" 时不时地,他还会开上几句正合时宜的玩笑,希望在这里咨询过的人 ,离开的时候都能因为心事得到解决而轻松 。
近几年,张智超能明显感受到老人对待遗嘱的态度发生转变。以前,遗嘱意味着不吉利 ,张智超咨询之前总是会提一句 " 您别忌讳 ",但现在,很多老年人听到之后都会摆摆手:" 你说吧,我们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中华遗嘱库北京东城分库工作人员接待市民 。受访者供图
一位遗嘱咨询师的养成
成为遗嘱咨询师 ,首先要忘记这是一份工作。
遗嘱咨询师刘千更多把它看作是 " 内心的修行 ",和老年人相处的点滴片刻,都让他看到未来的自己 ,看到自己应当如何迎接衰老、面对死亡、珍惜当下。
2021 年成为遗嘱咨询师之前,他从事教培工作,接触最多的就是小孩 ,而现在接触最多的是老人。这两个群体除了年龄悬殊,并没让刘千觉得过分不同,反而在他眼里 ,老人和小孩一样,也需要好听的话来哄一哄 。
" 阿姨,您今天的衣服真鲜亮 ,我也想给我妈买一件。"" 叔叔,今天气色真不错。" 刘千觉得这不过是一句简单的关心,却总能在老人表情中看到喜悦 。
和刘千一样,张智超也是从教培行业跨界成为遗嘱咨询师。刚接触这一行当 ,张智超就被彻底吸引住了——每天都是新鲜的 、可感的,下午 5 点,张智超会和同事们准时围坐在会议室复盘当天的案例。" 每家每户情况都不一样 ,有的曲折离奇,有的感人至深 。" 但他们在意的不仅仅是 " 八卦 ",而是故事背后涉及的专业知识 ,下次再碰见相似的案例,就可以直接套用。
这也是最吸引崔文姬的地方。
2017 年大学毕业后,崔文姬入职中华遗嘱库法务部 ,每天面对的都是咨询师收集好的材料,冷冰冰的文字档案让崔文姬感到束缚:" 很多时候我的观念都停留在理论层次,没有实际跟人接触 ,体会不到对方的感受 。" 在带教老师的鼓励下,她申请成为一线的遗嘱咨询师。
一切都鲜活起来,崔文姬性格原本内敛慢热,但和这些老人们相处久了 ,自己也活泼起来。起初因为紧张,她经常漏问问题,一年之后 ,崔文姬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
在正式成为遗嘱咨询师之前,无论是崔文姬、张智超还是刘千,都需要接受为期 21 天的专业培训——学习法条 ,了解不同的案例解读,学习书写遗嘱,练习如何清楚明白地为咨询者答疑解惑 ,看带教老师如何给市民进行遗嘱咨询。张智超光是知识点文档就整理了 2 万字,即便培训结束,也时不时地翻开看看。
这份工作或多或少塑造着他们。刚入职时 ,带教老师评价张智超性格跳脱,现在他变得更加稳重,懂得倾听对方的烦恼 。
刘千则反复被一个场景击中——立好遗嘱,交代好人生的最后愿望 ,一对老年夫妇坦然地互相搀扶着离开。他们是刘千接手的第一对客户,这让他第一次意识到咨询的价值,也让他始终对这份职业保持敬畏。
刚刚成为遗嘱咨询师时 ,几个年轻人单纯认为遗嘱行业是一片尚未开发的蓝海,拥有无限可能 。现在,它不仅仅意味着职业前景 ,这几年,与他们接触过的每个人、每件事,都让他们保持向前的激情 ,都是他们的养料。

中华遗嘱库遗嘱咨询师向市民讲解相关服务。受访者供图

情感的延续
咨询完成之后,一份遗嘱会遵照当事人的意愿被迅速拟定好 。2020 年,在《民法典》施行之前 ,打印遗嘱的效力认定比较复杂,老人们只能伏在大厅中间的誊写桌,一笔一画抄写咨询师起草好的遗嘱,很多人已经多年没动笔写过字 ,半张纸都是修改的痕迹,崔文姬和同事们在一旁指导,错得多了 ,只能从头再写。
《民法典》施行之后,打印遗嘱也能得到法律的支持,订立遗嘱的流程变得更加简捷。只需要遵循中华遗嘱库建立的一整套流程——建立档案 、咨询、拟定遗嘱、精神评估 、密室登记、指纹扫描、生成遗嘱证 ,就可以在中华遗嘱库拥有一份自己的遗嘱 。
这个过程不算复杂," 遗嘱与法律相关,它很明确 ,没有什么变量,但感情不是。" 刘千见过很多老人反复念叨,放心不下自己的孩子 ,来订遗嘱也是不想给孩子添麻烦。他觉得,恰恰是这些无法用标准来定夺的爱,让人体会到生命的重量 。
在遗嘱之外,不少人希望给亲友 、后人录制或书写 " 幸福留言 " ——这是中华遗嘱库特意准备的环节。有的老人给女儿足足写了上千字的留言 ,希望她能过得好;有的孩子觉得老人遗嘱冷冰冰的,心里不服气,非要争夺财产 ,但看到老人留下的视频后瞬间落泪,明白了老人的为难;有的夫妻决定把遗产捐给社会,他们在视频中向孩子解释 ,生前已经为孩子付出了一切,死后想把财产献给更需要的人。
" 再给你唱首你喜欢的歌吧。" 有的人说到动容,对镜头哼唱起来 。
看到这些 ,咨询师们很难不被触动,况且对方是一位 " 熟悉的陌生人 "。
他们或许并不清楚对方的名字和年龄,甚至那些面庞也会慢慢模糊 ,但他们清楚记得对方曾吐露过那些难解的心事。可能一年前,这些人刚刚立好遗嘱,冲他们心满意足地微笑,而下一年的某天 ,突然收到通知,对方去世了 。
刘千决心做一件事——和自己接待的每位老人合张影,那很有可能是彼此见过的最后一面。